1. 首页>>实修方法>>南传佛教

【隆波田 动中禅】正念动中禅简介

在佛陀时期.佛陀弟子中的舍利弗尊者被称为“智慧第一”。目犍连尊者被称为“神通第一”。而在今日的泰国,隆波田尊者被称为“正念第一”。这是由于在佛陀灭度二千五百年后,隆波田具体找出培养正念或称觉性的有效方法,并弘扬于国内外,成为泰国的一个重要禅修法门,即“正念动中禅”,一般称为“动中禅”。

正念动中禅,又称为Mahasati禅修法。Maha是印度巴利文“大”的意思,Sati也是巴利文,是正念或觉性的意思。Mahasati合起来就是大正念,大觉性或圆满的觉性。因此,正念动中禅就是训练学员从小的正念提升到大的正念,把小的觉性培养成大的、圆满的觉性。当我们随时能觉知自己的身体动作时,觉性就会自动的运作并逐渐增长,直到发展成大正念,大觉性或圆满的觉性。

正念动中禅强调正念(觉性),有一套规律的手部动作,由十五个动作组成。这十五个动作初是由寮国的阿姜潘·阿难陀比丘教授给隆波田,并告诉他手部移动时心中要默念“动、停”。之后师父回寮国了。隆波田在禅修的第二天将禅修的技巧改成单纯地觉知肢体的动作,也就是心中不再默念“动、停”,以此方式一直练习下去。结果发现正念(觉性)大大的增强,乃至于很快就看到了名色,体证到“苦灭”,内心不再有苦和烦恼。在接受师父的考验后,隆波田尊者继续圆满了三个月的禅修。从此以后,隆波田尊者便将这个有效唤醒,增进和圆满觉性的简单、直接、圆满的方法——单纯的觉知这十五个动作弘扬开来。

今日国内外有很多种禅修的方法。其目的不外是为了净化内心,灭除痛苦。只是有的着重“寂止”,有的着重“内观”,有的强调专注,有的强调觉知,有的属于“静态”,有的属于“动态”。重要的是,要能够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,使禅修与生活合一。正念动中禅禅修中心近年邀请泰国的隆波通禅师前来中国,传授隆波田禅师所教导的“正念动中禅”。隆波通禅师对学员的指导与问答,都是精简扼要,甚受学员们的欢迎与肯定。

正念动中禅是一种动态的禅修,透过觉知肢体的动作,培养出强而有力的觉性,用以看清身心实相,灭除痛苦。由于此方法轻松而自然,可以与生活结合,甚合现代人的需要,值得介绍。


 / 觉知 / 


让我们清楚地觉知身体的每一个动作,例如,在眨眼时要觉知,在呼吸时要觉知,念头生起时要觉知,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觉知。

觉知无价。我们买不到,也没有人能代替他人觉知。例如,当我握紧拳头时,有谁知道我的感觉吗?没有别人。外表上,你可以看到我握紧拳头,可是,你不知道我的感觉。同样地,当别人握紧拳头时,我可以看见,却无法知道他的感觉。
 
 / 规律的动作 / 

做事情都要有方法以达成目的。
同样地,培养觉性以达成“觉-定-慧”也需要方法。
不要静坐不动;要一直规律地动作。
不要闭上眼睛。
你可以用任何坐姿或坐在椅子上、站立或躺下。

现在,我将建议你一个方法:(见图文解说)

1.双手掌心向下,平放于大腿上。

图片
2.翻右掌,停(掌心朝左,垂直置于大腿上)。要觉知,不可自语“翻右掌”,只要觉知就够了。
图片
3.举右掌,停。(动和停均需觉知)
图片
4.贴右掌于小腹,停。(动和停均需觉知)
图片 


5.翻左掌,停。(掌心朝右,垂直置于大腿上,动和停均需觉知)
图片


6.举左掌,停。(动和停均需觉知)
图片


7.贴左掌于右掌背上,停。(动和停均需觉知)
图片


8.贴胸提右掌,停。(动和停均需觉知)
图片


9.外移右掌,停。(动和停均需觉知)
图片

10.下移右掌垂直置于右大腿上,停。(动和停均需觉知)
图片


11.覆右掌平放右大腿上,停。(动和停均需觉知)

图片

 

12.贴胸提左掌,停。(动和停均需觉知)

图片


13.外移左掌,停。(动和停均需觉知)
图片


14.下移左掌垂直置于左大腿上,停。(动和停均需觉知)
图片

15.覆左掌平放左大腿上,停。(动和停均需觉知)

图片


这是培养觉性的实际方法。


我们不一定要熟读经典,因为那只是语言文字。熟读经典并不能让我们觉悟,这个练习才是觉悟之道。

我们也应清楚地觉知其它的姿势,例如左侧卧、右侧卧、仰卧、从左侧卧起身、从右侧卧起身以及仰卧起身。你应该常常训练觉知。


本文信息多摘自网络,整理汇总而成,如果涉及信息侵权请联系后下架。如想转载联系并注明出处:http://zixiuxing.cn/nanchuan/46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